大同市浑源县:小“村晚”唱响大旋律
时间:2025-11-19 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演身边人、话身边事,近日,浑源县八场精彩不断的北岳“村晚”在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的神溪村铺展开来,持续火热的北岳“村晚”,不仅在于群众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更在于它展示出了恒山脚下乡村人家的精气神,小“村晚”唱响了乡村振兴大旋律。
乡村大舞台群众唱主角
透过“村晚”这扇窗,文化美、旅游旺、百姓富的生动画面徐徐展开。10月3日,北岳恒山脚下的神溪村热闹非凡,极具特色的恒山黄芪、浑源凉粉、菜籽油、黄芪羊肉、羊肚菌、沙棘等各式农产品琳琅满目,集中亮相在神溪村主干道两旁,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游玩中品味,在参观中咨询,现场互动感拉近了彼此间距离,累累硕果释放出农家人的智慧结晶。规模盛大的第一季“北岳恒山・浑源村晚”首场演出在此举办,16支乡村队伍集体登台亮相,乡镇大比拼对决成为本季村晚核心亮点环节。红色朗读《大仁庄乡》与小品《大仁庄的幸福村》,以接地气的表演讲述乡村发展变迁、传承红色记忆。《浑源山水实在美》及歌曲《红歌联唱》,用铿锵旋律与灵动舞姿传递乡村精气神。演出现场,村民们争相上台,喊上一嗓子,流露内心的喜悦;跳上一小段,舞动着奔向幸福生活的节拍。表演者是乡亲,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展现的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文化魅力。整场演出在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环节中有序展开,激发出乡土文化、乡村变化、文化振兴的澎湃动能。
“村晚”聚人气团队添合力
“村晚”富足的是精神,坚定的是自信。浑源县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吸引了不计其数的线上线下观众,凝聚了人心,聚集了人气。在8场“村晚”中,每场群众演员达200多人次,首场“村晚”观众达到20000人次,其后每场观众不低于5000人次。“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村官说村”等环节中,表演者用土生土长的歌喉唱出游子思乡情,用朴实语言讲述乡村发展、特色资源与未来规划。不仅让观众深感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家乡人的俗语,更凸显出了基层干部扎根乡村、服务群众的担当与作为。“村货走秀”中,身着乡村元素服饰,手托特产自信展示,既显产业成果,也为农产品“出圈”搭台。神溪村村支书雷键飚说:“大家齐心协力筹备节目、布置场地、参与演出,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力。”
为筹备这一场场文化盛宴,镇村“两委”提前筹备、精心布局、细心排演,村干部们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不仅带头参演节目,还积极动员村民共同参与到演出中,或登台展示才艺,或热情到场助阵,或积极参与互动,“为的就是咱乡人气旺,咱乡才艺多”,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既增进了感情,也凝聚起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今天的表现我都不敢想象,完全放开了!还和同伴们拍了短视频推介家乡特产,为美丽乡村代言。”舞蹈《乡村振兴政策亚克西》的表演成员范大姐自豪地说。“村晚”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早已超越晚会单纯的娱乐功能,而是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
农货大比拼照亮振兴路
乡土情、人文味,点亮旅游消费大市场。“村晚”的火热,正悄然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源味对决”村货走秀环节中,对弈的两支队伍分别将各自的特色产品集中亮相,永安镇的乡亲们推着装满新鲜果蔬的手推车,不甘示弱的大仁庄乡村民们,也挎着装满特色干货的箩筐,把自家地里种的、手工做的好东西亮出来。每一样农特产品都带着泥土的清香,每一个展示道具都藏着庄稼人的巧心思,线下村货走秀的同时,线上直播间同步带货,一场“村晚”实现了“文化展示+产业推广”的双向赋能。
村晚不仅搭建起城乡文化交流桥梁,更以“综艺互动+节目PK+流量变现”的形式,进一步放大“村晚”的农文旅融合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带动餐饮、住宿、特产销售等旅游消费全链条升温,真正实现了文化活力与经济收益的双向提升。
原文链接:https://wlt.shanxi.gov.cn/xwzx/sxdt/202511/t20251118_999760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