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旅游文化纪实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监督举报 >正文

以作风建设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

时间:2025-11-19 作者:佚名 来源: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党的作风作为党性的外化,是观察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窗口。作风建设不仅是党的自我革命在实践层面的集中体现和关键抓手,而且在价值层面与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内在一致性。新征程上,纵深推进作风建设既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向深层次拓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战略支撑。

  深刻认识作风建设作为自我革命实践形态的本质内涵

  作风作为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的外显,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动力与成效表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作风问题直接反映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延安整风时期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逐步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成为党的作风建设之历史典范。从革命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作风建设的要义始终是以严明纪律赢得民心、坚守初心。作风建设不仅在于行为纠偏,更涉及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深层革新。作风出现偏差,往往反映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当前开展的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正是运用调查研究、走好群众路线的方法破解基层治理顽疾的生动实践,深刻体现了作风建设在推进自我革命中所实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塑。

  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并非简单的规范调整,其依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深刻实践,贯穿于党的肌体健康维护与生机活力激发的始终。就自我净化的直接体现而言,作风建设以祛除作风顽疾为首要任务,聚焦解决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纠治歪风邪气就是对党自身最直接的净化。在深刻把握风腐同源规律的基础上,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自我完善的系统路径而言,作风建设已然形成一个发现问题、剖析根源、建章立制、践行落实、常态长效的完整逻辑链。它不仅着力于“破”,即纠治突出问题;更着眼于“立”,即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就自我革新的内在驱动而言,作风建设是党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破除陈规陋习、勇于变革创新的过程。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和风险挑战,主动调整作风建设的重点和方式,这种持续不断的作风革新,如破除特权思想、革新文风会风、改进调查研究方法、创新联系群众方式等,正是党保持与时俱进的自我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就自我提高的持续锤炼而言,作风建设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能力素质、精神境界提升的大熔炉。通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深入的理论学习、严格的纪律约束,持续提升党员干部践行宗旨、服务人民、攻坚克难的能力。就这个意义而言,纵深推进作风建设就是党在新时代深化“四个自我”、锻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关键实践。

  新时代纵深推进作风建设是深化自我革命的紧迫要求

  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风建设成效直接关乎党的肌体健康、根基稳固与使命达成。必须清醒认识到,新时代条件下推进作风建设,其本身即是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紧迫要求与战略支点。

  新时代纵深推进作风建设是回应时代变局、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严峻的外部风险挑战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党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四大考验”(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和“四种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愈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唯有锤炼过硬作风,才能有效应对风险、提升执政效能。另一方面,党自身面临的独有治理难题也迫切要求作风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作为拥有一亿多名党员、在十四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六个如何始终”的大党独有难题: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解决这些关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这一基础性工程,这也是党在新时代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的内在要求。

  纵深推进作风建设是净化政治生态、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病毒的迫切需要。作风不正往往成为诱发和加剧其他问题的温床,造成党群关系的疏远、政治生态的破坏。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仍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顽瘴痼疾,其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的危害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虚耗资源、贻误工作。特别是大量党员干部的腐化堕落之路,往往始于作风的“小缺口”。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互为表里、同根同源,必须风腐同查同治,深挖背后的权力滥用、利益勾连,才能彻底铲除滋生腐败的毒瘤和隐患。

  纵深推进作风建设是赢得民心、夯实党的长期执政根基的根本保障。党执政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决定了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只有作风过硬,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作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践行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实践,作风建设正是贯通“两个答案”的关键密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人民监督政府”的第一个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赋予“自我革命”第二个答案的深邃内涵——通过自我革命净化作风,主动清除脱离群众的“四风”积弊,保持党的先进纯洁;通过作风转变接受人民检验,以群众满意为标尺,确保红色江山永固。

  以作风建设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路径

  纵深推进作风建设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党在新时代深化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确保基业长青的必然选择和关键路径。这就要求以更强的历史主动和政治自觉,构建起融合思想淬炼、靶向施治、关键引领与文化滋养的系统工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夯实政治保障。

  强化党性根基,筑牢作风建设思想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为此要将强化党性修养作为作风建设的固本培元之举,从源头上拧紧思想“总开关”。首先,深化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作风建设作为自我革命关键实践的政治内涵。唯有理论清醒方能立场坚定,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四风”滋生土壤。其次,锤炼坚强党性,立稳价值坐标。聚焦“总开关”问题,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任务,从深处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通过党性教育强化宗旨意识,践行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对照党章党规检视言行,破除特权思想、官僚习气。在坚定信念中增强定力、在自我革命中积蓄正气、在群众路线中践行初心,实现党性修养与作风养成的互促共进。最后,严肃政治生活,淬炼革命本色。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大熔炉”作用,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引导党员干部在“红脸出汗”中检视作风差距、砥砺政治品格。当前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是以严肃政治生活锤炼党性作风的生动实践。

  深化靶向攻坚,系统施治祛除作风顽疾。要打赢作风建设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既要精准发力、靶向纠治,也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实现标本兼治、常态长效。首先,在纠治“四风”方面,要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点,持续整治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持正风肃纪反腐协同推进,完善“风腐同查”机制,严肃查处风腐交织问题。同时利用同治策略铲除滋生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的共同根源,对违规吃喝、领导干部家风不正以及政治生态污染等问题进行系统性整治,形成办案、治理、监督和教育的有效闭环。其次,要扎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持续巩固党群关系。党员干部必须站稳群众立场,深入基层一线,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要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强化舆论引导与工作创新,确保各项举措切实惠及于民。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引导群众参与评价,以人民满意检验作风建设成效。

  突出头雁效应,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其言行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和传导性。抓住领导干部,就抓住了作风建设的“牛鼻子”。首先,坚持以上率下,树立标杆。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调查研究、解决难题、廉洁自律并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其次,选树典型,强化引领。积极宣传作风优良的先进榜样,激励广大党员见贤思齐、自觉对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最后,压实责任,完善机制。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以及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构建清晰的责任分工体系,通过制度化手段推动责任到人、压力到位,形成层层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注重文化浸润,培塑崇廉尚实新风正气。文化浸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贵在持之以恒、润物无声。要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廉养德的目标,就必须把握关键、多措并举。首先,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丰富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理应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修身立德的重要源泉。其次,以优良党风带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作风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习惯,外化为清正廉洁的社会风尚。最后,加强家风建设,以廉以修身、廉以持家的文化传统滋养党风政风清朗向好。

  


原文链接:http://wlt.xizang.gov.cn/djdt_69/zfxfjs/202511/t20251117_5100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