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旅游文化纪实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旅游文化與情 >正文

孝感以立法擦亮麻糖米酒“金字招牌”

时间:2025-11-04 作者:佚名 来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通过传承和创新,孝感麻糖与米酒产业发展迎来百花齐放新局面。(视界网徐文陈江华摄)

  

  孝感米酒5G智能生产线。(湖北日报通讯员毛峰吴垠摄)

  

  员工在生产线加工麻糖。(湖北日报通讯员吴垠摄)

  

  孝感麻糖米酒博物馆内雕塑展现传统麻糖生产技艺。(湖北日报通讯员毛峰吴垠摄)

  湖北日报通讯员刘洋沈惠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

  9月25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批准《孝感麻糖米酒保护和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湖北首部市州有关“文化保护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为孝感麻糖米酒历史文化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条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麻糖米酒产业传承创新、提质增效,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共6章32条,包括总则、工艺保护与文化传承、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舌尖非遗”传承千年

  据史料记载,自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起,孝感麻糖便被定为贡品,距今已逾千年。

  “形似玉梳白似璧,薄如蝉翼甜如蜜。难得人间一佳品,传于后世莫走移。”相传,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这一“金口玉言”,“钦定”了孝感麻糖的“梳子形”独特样式。

  孝感米酒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楚辞》记载的甜米酒酿造技艺与孝感米酒古法一脉相承。

  南宋祝穆编撰的《方舆胜览》记载了孝感米酒与宋太祖赵匡胤的一段轶事。“宋太祖微时,游孝感西湖村,因渴索酒(米酒)……太祖践位后,令宽西湖酒禁,仍置万户酒馆。”此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至于有“闻香下车吃水酒,糍醇香甜真可口。但凡过往孝感人,不尝米酒虚一游”之说。

  据《孝感县志》记载,“麻曰脂麻,可以为油,和糯饧以为糖,曰麻糖,处处有之,而孝感独著。”米酒“成于孝,始于宋。后多效之,而孝感独著”。

  1958年11月14日,毛泽东主席亲临孝感视察,品尝孝感麻糖后,给予“好,好,味道不错”的评价。孝感麻糖米酒的“两个好”,一是好在古法工艺,二是好在真材实料。

  孝感麻糖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何宣川说:“孝感麻糖薄薄一片,看似制作简单,实则有6道大工序、24道小工序。选麻、去皮、熬糖、扯糖、切糖,每一步都要严格把控,这样做出来的麻糖才能入口无渣滓、吃起来不油腻,香甜又酥脆。”

  据了解,如今麻糖制作大部分环节实现机械化,但仍保留约三成纯手工操作,如麦芽培育、糖麻配比、揉糖、切糖等,都需人工把控,才有“形如梳、白如霜、香甜蜜脆”的独特质感。

  孝感米酒制作同样讲究“精”“细”。孝感米酒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杨志村介绍,孝感米酒以朱湖糯米、特制蜂窝酒曲为原料,经过淘洗、浸米、蒸饭、摊饭、拌曲、落缸、装坛等多道工序,米酒师傅要精准把握米的软硬度、发酵温度、酒曲用量等,最终才酿出“软、糯、鲜、香”的米酒。

  代代相传的传统工艺、一丝不苟的制作匠心、深厚的文化底蕴,使麻糖、米酒这两道孝感名点走遍大江南北,留下了不少高光时刻:1981年,“孝感牌”麻糖登上国宴,1993年,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16年,孝感米酒亮相G20杭州峰会,2017年又走进厦门金砖国家会议餐桌……

  “逢年过节看爹娘,莫忘带几盒好麻糖。”麻糖、米酒是孝感的传统特色小吃,也是孝感人过年的必备佳品。酥脆的麻糖、醇香的米酒,这两味相依相存的甜蜜,是年节时的喜庆,是游子行囊里的乡思,也是待客之道中的挚诚,深深地嵌入到孝感人的生命礼仪与情感结构之中,这不仅是对父母长辈的一份心意,更是对孝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弘扬,承载着孝感的城市记忆与文化基因,是孝感独有的城市名片、文化名片和旅游名片。

  “甜蜜搭档”香飘世界

  1925年,颇有商业头脑的鲁毓柏率先在孝感北正街开起一家“鲁源兴米酒馆”。一时间,米酒馆生意兴隆,顾客盈门。1956年,孝感县饮食服务公司成立,将“鲁源兴米酒馆”公私合营,挂牌“孝感米酒馆”。1986年,公司下属的“槐荫酒楼”在城区城站路大天桥开业,成为孝感米酒的主要销售窗口。

  “一河两岸八埠口,两块麻糖一杯酒。”孝感麻糖原产地在孝南区卧龙乡八埠口村,以家族作坊为主,挑担叫卖。当时有名的是位于府前街的罗荣顺麻糖店。1956年,罗荣顺麻糖店参加公私合营,成立副食加工厂生产麻糖。1977年,在城隍潭九号,新建国营孝感县麻糖厂,采用机械化生产,开启了工业化生产的新纪元。

  ……

  孝感麻糖与米酒,这对从历史深处携手走来的“甜蜜搭档”,从手工作坊起步,历经国营整合、市场化转型后,通过传承与创新,一批特色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迎来了百花齐放的产业发展新局面。

  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针对消费者健康、多元口味等需求,研发低糖米酒及海苔、椒盐等10多款口味麻糖,还开发黑芝麻丸、清米酒等系列产品。

  湖北爽露爽食品股份公司在传统米酒制作工艺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已开发近200款米酒单品。其中,茶饮、调味品、低度饮品等赛道开发的新品,成为营收增长的“拳头产品”。

  湖北米婆婆生物科技公司建成湖北省米酒行业首个5G智能工厂,实现生产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同时,打造液态调味、健康饮品、休闲零食、低度发酵酒多元业务矩阵,还开设茶饮品牌店,把米酒与咖啡、奶茶、养生食品结合,“圈粉”年轻人。

  在孝感麻糖米酒企业,创新处处可见: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开发果冻米酿、气泡型低度米酒、无醇米酒等产品;为方便消费者携带,开发糖果形麻糖,将大包装改为小包装;为延长最佳食用期,研发麻糖去湿保鲜技术……

  近年来,孝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麻糖米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要素保障与全周期服务管理,支持企业深耕品种品质品牌,加强科研与成果转化,着力把麻糖米酒“小品类”做出“大赛道”。目前,全市现有麻糖米酒生产企业36家,年产麻糖1000余吨、米酒20余万吨,辐射带动孝南区朱湖农场、云梦县下辛店镇等地近10万亩糯稻种植,形成“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旅”全链条生态,2024年全产业链规模达60亿元。

  通过“孝文化+美食+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及“百城千店”计划,麻糖米酒销售区域覆盖国内34个省级行政区及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已突破1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市场品牌效益凸显,现有“中华老字号”2家、“地理标志”1项、中国“驰名商标”3家,打造出全国首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孝感麻糖)、“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和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孝感米酒)的品牌“雁阵”。

  “今年以来,全市新签约和扩能的麻糖米酒产业链项目11个,投资金额23亿元。建设一个综合文化体验园、支持打造一批标准化的消费场景门店、每年举办一次孝感麻糖米酒文化周活动等正在有序推进。”孝感市麻糖米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负责人介绍,市委、市政府提出助推麻糖米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个一”工作举措,将进一步做强产业、做大企业、做优产品、做响品牌,擦亮孝感的城市名片、文化名片、旅游名片。

  “城市名片”法治保障

  如何守住传统工艺的“根”与“魂”,又能契合现代产业发展的“时”与“势”,让麻糖米酒这张名片在新时代焕发夺目光彩?孝感人大一直在思考。

  “尽快出台孝感麻糖米酒产业保护和发展条例,营造孝感麻糖米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年元月份,孝感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王丹丽领衔提出《关于大力支持我市麻糖米酒产业发展和保护的议案》。

  孝感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后,于2月份正式启动立法程序。麻糖米酒的保护与发展,正式从一般性建议提升至立法解决的层面。

  4月22日,起草工作专班数易其稿,形成了《条例(草案)》。4月24日,《条例(草案)》经孝感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月至8月,孝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专题调研孝感麻糖米酒产业保护和发展情况。在整个立法过程中,人大代表们围绕条例的合法性、合理性展开多轮深入研讨。8月14日,孝感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条例(建议表决稿)》进行审议并表决通过。9月25日,获湖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批准,该《条例》成为我省首部市州有关“文化保护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孝感麻糖米酒产业从“传统传承”迈向“依法保护、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为守护匠心技艺、传承文化根脉、赋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让孝感麻糖米酒特色产业既“守得住传统”,又“接得住时代”,成为孝感展示城市文化的“活名片”。

  《条例》共6章32条,包括总则、工艺保护与文化传承、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重点规定了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明确政府职责,突出引导作用。《条例》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孝感麻糖米酒保护和发展工作的领导,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孝感麻糖米酒保护和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支持引导和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二是加强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条例》明确孝感麻糖、孝感米酒制作的工艺特点,建立孝感麻糖米酒历史文化保护名录,加强对孝感麻糖米酒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展对涉及孝感麻糖米酒的传统制作技艺、民风民俗、故事传说及重要实物的搜集、研究和整理。

  三是健全标准体系,推进品牌建设。《条例》明确制定和完善孝感麻糖米酒生产经营相关标准,建立健全孝感麻糖米酒品牌培育服务体系,加强地理标志商标、中华老字号品牌等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推动设立和使用孝感麻糖米酒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孝感麻糖米酒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共助产业发展。《条例》明确加强孝感朱湖及相近生态糯稻种植区保护,将孝感麻糖米酒的传统工艺改进和产品品质提升纳入科技计划重点支持范围,加强孝感麻糖米酒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发挥财税政策、专项资金、产业基金对孝感麻糖米酒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五是强化监督管理,保障质量安全。《条例》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孝感麻糖米酒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纳入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将孝感麻糖米酒生产经营者的产品质量和地理标志商标、区域公共品牌的使用等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原文链接:http://wlt.hubei.gov.cn/bmdt/szyw/xg/202511/t20251104_580431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