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旅游文化纪实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旅游文化與情 >正文

综合治理,共筑文化娱乐场所新防线 ——璧山区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改革试点经验做法

时间:2025-11-04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璧山区立足区域实际,坚持系统治理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传统手段与智慧监管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有力推进“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监管”服务质量提升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提升区域文娱场所监管规范化、法治化、智能化和多元化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成立由区文化旅游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实体化运作统筹日常工作。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原则,建立由区文化旅游委牵头,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局、区教委、区市场监管局等17个部门及相关镇街为成员单位的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监管合力。通过季度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协调解决难题。

  注重条块结合、强化综合监管,制定《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联合执法、技术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推动机制相关单位联合开展文娱场所经营秩序、未成年人保护及“扫黄打非”、卫生、建筑和消防安全等执法检查。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255人次,检查文体旅市场1063家次,立案26件,结案23件,收缴各类非法书籍、音像制品等271册(张),没收低俗、赌博卡片3900张,推动属地街道常态化巡查400余次。

  二、突出监管重点,强化未成年人保护

  将未成年人保护作为文娱场所监管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好少年儿童校园和社会安全“三防”工作,着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规范网吧、歌舞娱乐等场所经营行为,严格落实娱乐场所未成年人禁入规定,督促全区所有网吧、KTV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识。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专项整治,持续深化“护苗”专项行动、“扫黄打非”专项整治以及出版物、印刷企业的一户一档工作,严格落实中小学周边200米内不得设立娱乐场所的规定。依托32个“青少年之家”开展普法宣传、价值观教育等活动20余场。动员“五老”监督员检查网吧529家次。

  三、创新监管技术手段,实施差异化监管

  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模式。搭建文化娱乐市场智能监管平台,整合成员单位监管数据,有效推动信息共享。逐步在全区网吧、KTV等场所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对进入场所的人员进行自动人脸识别和告警上传。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对提供餐饮服务的娱乐场所实施视频监控。建立“一场所一档案”电子化管理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建立“三色动态管理”制度,将场所划分为绿(合规)、黄(警示)、红(违规)三个等级,根据场所类型和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对高风险场所增加检查频次,2025年已对5家红牌场所实施重点监管。

  四、动员各方力量,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管。设立24小时举报热线,鼓励公众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参与监督。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组织合规培训与标准制定。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规经营者实施行业禁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义务监督员。组织全区娱乐场所经营主体签订《安全经营承诺书》《依法经营承诺书》,提升经营主体自律意识。

  


原文链接:http://whlyw.cq.gov.cn/zwxx_221/bmdt/qxfc/202511/t20251103_151346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