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旅游文化纪实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旅游文化发展 >正文

《长沙有戏》丛书发布 书戏交融共谱星城文旅新篇

时间:2025-11-04 作者:佚名 来源: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9月28日晚,《长沙有戏》丛书发布会暨“杜鹃新声 戏韵星城”长沙市原创剧(节)目演出活动在长沙滨江文化园举行。本次活动作为第四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不仅聚焦新书发布,更以演出带动传播,有戏、有料、有传承,多维呈现长沙在文旅融合和戏剧艺术创作方面的积极探索与丰硕成果。

  

  

  9月28日晚,《长沙有戏》丛书发布会暨“杜鹃新声 戏韵星城”长沙市原创剧(节)目演出活动在长沙滨江文化园举行。 均为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供图

  有戏如有路,以传统之韵,护文化之根

  长沙自古便是“戏窝子”。无论是激昂高亢的湘剧、鲜活生动的花鼓戏,还是声情并茂的歌剧、细腻动人的舞剧,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马桑树》《布衣毛润之》《秋天的花鼓》等经典剧目有口皆碑,《夫人如见》《半条红军被》《花猪司令》等优秀剧目广受好评,《寻长沙》《新六尺巷》等新创剧目业界瞩目。这些剧目共同构成了长沙戏剧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艺术图景,成为长沙“烟火气”里最动人的“文化魂”。

  在长沙市文旅广电局指导下,由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主编的《长沙有戏》丛书(2本剧本集、1本成果集),自2023年启动以来,历时两年,共收录51部代表性剧本、96位艺术人才简历、14个演出场馆介绍,以及长沙本土剧种、院团简介、重要活动等内容。这套书凝聚了长沙戏剧领域文艺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展现了星城长沙守正创新、生生不息的蓬勃气象。

  丛书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易鹰指出,《长沙有戏》丛书的问世不仅是对长沙戏剧文化的一次系统整理,也是献给湖湘艺术爱好者的一份文化厚礼;将助推长沙舞台艺术迈向新的高度,让更多的人看到长沙文艺的生机与活力,感受湖湘文化的魅力与潜力;透过《长沙有戏》这扇窗,能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赓续革命文化、发展现代文化;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优秀作品,培养更多才华横溢、德艺双馨的文艺创作者;着力构建“长沙处处皆舞台,星城人人都出彩”的文艺风貌,为长沙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

  以小见大,“小作品”唱响“文旅大戏”

  《长沙有戏》丛书发布会的第二环节是“杜鹃新声 戏韵星城”长沙市原创剧(节)目演出活动。该活动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承办,长沙歌舞剧院、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长沙滨江文化园管理中心协办。这是一次“长沙市属剧院创作实践基地”成果的集中亮相,更是长沙与新时代文化建设宏伟蓝图的同频共振。

  

  

  舞蹈《麓山红叶》

  在杜鹃花剧场挂牌的“长沙市属剧院创作实践基地”是长沙市文旅广电局继2019年杜鹃花人才工程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积极行动,主动作为,面向全市组建了一支本土青年创作团队,专业涵盖戏曲编剧、曲艺编剧、编导、作词、作曲、多媒体制作等领域。该创作团队与“长沙市杜鹃花人才工程”深度联动,以市属文艺院团40岁以下的青年人才为主,他们既是长沙文艺创作的新生力量,也是未来文艺事业的传承人接班人。

  当晚的杜鹃花剧场成为展现长沙原创艺术魅力的舞台,节目涵盖花鼓表演唱、快板、歌舞、歌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突出两个关键词“青年人才”“原创作品”,用原创作品聚焦演绎本土文化,通过创作实践培养扶持青年人成长。在“以演促创”机制下,以青年人才、原创作品、短小精悍、形式多样为亮点,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既创新演绎本土文化,也深刻表达时代精神。通过实践培育青年创作力量,展现出“以演促创”机制下老中青三代艺术人才的良好传承与发展态势。共同演绎长沙戏剧的辉煌与未来,一同感受“杜鹃新声”的元气活力,品味“戏韵星城”的独特魅力。

  

  

  湘剧戏歌《水调歌头》

  本次活动通过“书戏结合”的创新形式,不仅展示了长沙市属院团创作实践基地的阶段性成果,也进一步强化了专业艺术品牌建设,为青年创作者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更多优秀的“小作品”诞生,为长沙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湖湘文化的创新传承注入了持续活力。

  长沙有戏 戏韵星城

  文/易鹰

  何谓有戏?长沙戏剧究竟路在何方? 

  在长沙话中,“有戏”与“有路”一样,都是充满可能和希望的表达。在《长沙有戏》这本书中,“有戏”不仅仅是一个客观评价的形容,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历史见证和文化传承。在长沙舞台艺术创作的成果里,我们窥见了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韵味、文化魅力和艺术创造力;见证了长沙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他们对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的坚定信念。 

  有戏,是对长沙戏剧历史的尊重与传承。长沙,这座文化根植于魂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便是戏剧艺术的繁荣之地。无论是激昂高亢的湘剧、鲜活生动的花鼓戏,还是声情并茂的歌剧、细腻动人的舞台剧,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长沙的舞台艺术创作更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讲述着长沙人民的故事与情感,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2023 年,我们启动了书籍《长沙有戏》的编撰工作,经过一番精心筹备与筛选,选取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长沙戏剧作品汇编成册。入选的戏剧是长沙市近二十年内原创的获国家、省、市级奖项的优秀代表作,其中还涵括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三个市直院团的经典作品。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加强对长沙舞台艺术创作的保护、整理和传承。在这里,剧本不再是文字的雕琢和故事的叙述,而是戏剧的韵律和文化的呼吸。穿越岁月长廊,梳理艺术脉络,我们可以在《长沙有戏》中追寻镌刻在时光深处的文化印记,传承长沙戏剧历史的“艺术基因库”,探寻长沙人民“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核。 

  有戏,是对长沙舞台艺术创作的守正与创新。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因创新而历久弥新。时代在变,文化在传承中创新,长沙戏剧亦然。在《长沙有戏》一书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马桑树》《布衣毛润之》《秋天的花鼓》等经典剧目的恒久风采,可以品鉴温暖全中国的《半条红军被》、遇见湖湘情的《夫人如见》、家风见党风的《耀邦回乡》,还可以欣赏到记录乡村振兴的《花猪司令》、留守妇女追求美好生活的《甜甜的梦》等现实题材的鲜活气息。这些作品既扎根传统,又勇于创新,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以全新的视角和方式展现长沙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风采。它们如同一个个生动的文化符号,既是我们“从哪里来”的文化自信,更是我们“向何处去”的精神路标。时隔29年,长沙湘剧继曹汝龙后,周帆凭借《夫人如见》获得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再次叩响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的大门。《夫人如见》的常演常新,在每次观看时都能对亲情、爱情、天下情有新的见解,对个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和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有更深的领悟,这是经典作品生命力的体现,更是守正创新的成果。“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正是这种守正创新的精神,使得长沙戏剧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有戏,是对长沙文化发展的期待与憧憬。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长沙的文化艺术事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文化的繁荣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书籍《长沙有戏》的编撰与出版,正是对长沙文化发展的有力推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沙戏剧、爱上长沙戏剧。书中不仅回顾了那些已经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精品剧目和重要艺术活动,还记录了众多舞台艺术名家和青年人才的艺术简历。无论是编剧、导演、演员,还是舞美、音效、灯光等幕后工作人员,他们矢志不渝、守护传承,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用创新的思维打破陈规,创造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我们期望《长沙有戏》这本书能够激发更多年轻人对本土戏剧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一批批热爱戏剧、才华横溢的新生代演员和创作者,推动长沙戏剧艺术不断释放恒久魅力。 

  有戏如有路,以传统之韵,护文化之根。长沙戏剧路在何方?该如何以实际行动回答“更好地担负新时代文化新使命”的时代命题?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时为我们指明了路径,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长沙这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孕育了众多璀璨的戏剧艺术瑰宝,我们要扛起省会担当,在增强文化软实力上展现长沙新作为,更应深入挖掘和传承长沙戏剧的精髓,传承《长沙有戏》这份宝贵的艺术档案,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追求艺术的新“高峰”。 

  而今,《长沙有戏》的问世,将助推长沙的舞台艺术创作迈向一个新的高度,让我们看到习近平文化思想照亮了长沙文艺事业发展之光。透过《长沙有戏》这扇窗,还有长沙歌舞剧院与长沙博物馆联手打造的《寻长沙》剧场以及重新奏响的三千年铙乐和重显“戏窝子”现象的滨江文化园杜鹃花剧场,这些丰富多元的文化阵地,正不断为长沙戏剧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将激励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历史文化、赓续革命文化、发展现代文化,让更多的人看到长沙文艺的生机与活力,感受到长沙文艺的无限魅力与潜力。 

  长沙有戏,戏满长沙,与时代同频共振; 

  长沙有路,路在脚下,向未来无限延伸……


原文链接:http://wlgd.changsha.gov.cn/zwgk/gzdt/wlgdzc/whsycy/202509/t20250930_120131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